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 | 正文
2025级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5-09-22 04:05:10   发布人:

一、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简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是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背景,将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与能源转型、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固碳增汇、碳管理、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主题相结合,通过2学年时间修完《碳中和概论》、《碳核算理论与实践》、《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实践》、《低碳与可再生能源》、《智慧低碳社区建设》5门课程12个学分,将会综合运用绿色低碳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核算技术分析和解决复杂减污降碳问题,能够胜任与能源环保相关的碳核算、碳核查、碳评价、碳规划等工作。

二、 培养目标

1、培养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培养德、智协调发展,掌握绿色低碳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核算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碳核算、碳核查、碳评价、碳规划等相关工作的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价值引领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努力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中国环保“思想观”、“实践观”、“系统观”、“全球观”,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夯实大学生的价值观基础。

3、学生毕业五年后须达到的目标

1)能综合运用绿色低碳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核算技术分析和解决复杂减污降碳问题,能够胜任与能源环保相关的碳核算、碳核查、碳评价、碳规划等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能自觉有效地将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融入减污降碳问题解决方案;

3)具备有效沟通和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和开展项目实施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绿色低碳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核算技术。

2、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减污降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与能源环保相关的碳核算、碳核查、碳评价、碳规划等工作。

3、素质要求:具备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实践能力和生态文明意识,强大的中国环保“思想观”、“实践观”、“系统观”、“全球观”。

四、 招生对象及条件

1、招生对象:面向本校在籍所有理工科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2、申请就读条件: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

2)对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管理相关领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具备《绿色低碳与生态文明》等相关课程基础且本科前一年平均学业成绩绩点在2.5及以上,补考或重修后无不及格课程。

3、招生人数:12人以上开班,计划招生人数20人。

五、 学制及证书授予

学制2 成绩单独管理,不计入主修专业成绩单。

证书授予:学生在本科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予以颁发微专业/专业+证书

六、 学费

按照我校相关规定,根据学分收取,1608/生(按学分收费,2024年最低收费标准134/学分)

七、 报名及咨询

1、报名方式:108日前提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申请表》

2、选拔方式:面试,满分100分;考核范围为本科前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具体面试时间等待通知。

3、录取条件:面试成绩不低于70分,成绩从高往低排,择优录取。

4、公示:对拟录取的考生在学院网站、官微和院办公告栏进行公示7天,对无异议者发放录取通知书。

5、联系人:李老师;老师

6、联系电话:021-502110811391686020515900643259

7、咨询地点:环境楼307办公室;25号楼A310办公室

八、 教学计划与课程简介

1教学计划

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专业+课程

碳中和概论

2

32

32

 

混合

1

资环

专业+课程

智慧低碳社区建设

2

32

28

4

混合

1

资环

专业+课程

低碳与可再生能源

2

32

28

4

混合

1

资环

专业+课程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实践

3

48

42

6

混合

2

资环

专业+课程

碳核算理论与实践

3

48

42

6

混合

2

资环

总计

 

12

192

172

20

 

 

  


2、课程简介

《碳中和概论》:本课程针对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概述能源碳中和,氢能绿色制造、储运与利用,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碳汇强化和负排放,碳市场,碳中和管理,碳中和工程及碳中和社会等。从理论、政策、工程、管理和学科交叉等多个层面阐述碳中和等相关知识,从多维度培养学生双碳意识。

《智慧低碳社区建设》:本课程立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深入阐述低碳城市建设、智慧低碳社区建设、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等前沿议题,以及人工智能、数据驱动等数字化手段和低碳建筑材料、清洁能源等低碳技术在智慧低碳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从理论、政策、应用和实践等多个层面阐述智慧低碳社区的发展历程、技术基础、运营方式和标准体系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加深对智慧低碳社区建设核心内容的理解。

《低碳与可再生能源》是在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向环境类、能源化学类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影响与对策,了解中国的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低碳的概念及现代科技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社会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节能降碳及可再生能源意识,自觉参与节能减排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实践》面向环境类、能源化学类等专业本科生,在掌握环境保护和能源化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上,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背景,将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与能源转型、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固碳增汇、碳管理、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主题相结合,分“双碳”目标下典型行业和关键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掌握“双碳”基础知识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线、技术、方法和措施等。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双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助力推动产业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全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碳核算理论与实践》以国家可持续化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地介绍了碳核算的背景意义和方法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碳减排技术、区域碳减排管理制度、碳减排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国内外在碳核算方面开展的工作,系统呈现了温室气体种类及核算对象、碳核算工作程序、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判断、生产数据的获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及参数定义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行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双碳背景下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复杂影响的综合思维素养,助力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储备人才培养。

 

附件1附件1-“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培养方案.docx

附件2附件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绿色低碳技术”申请表.docx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