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与服务 | 正文
【论文发表】我院教师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发表最新成果
发布日期:2025-09-18 12:46:11   发布人:

近日,我院新兴产业固废资源化方向苑文仪教授团队在材料、化学领域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 IF 13.2)上发表了题为“ZVI/EG composite derived from spent LIBs via electrochemical intercalation-carbothermal reduction for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郭艺璠,通讯作者为我院教师徐利军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废旧锂离子电池(LIBs)的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其资源化回收与环境污染防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当前,锂电池的资源化研究多聚焦于正极材料的提取与再生,而对负极石墨的高值化利用关注相对较少。电化学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EG制备方法,相较于传统化学氧化法,减少了强氧化剂的使用,降低了重金属污染风险。与此同时,盐酸四环素(TC)等抗生素在水体中具有难降解、易蓄积的特性,长期存在会对生态系统平衡与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通过电氧化插层技术对废旧电池石墨进行处理,制备高价值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最终实现 以废治污的循环利用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废旧LIBs负极石墨为原料,通过电化学氧化插层制备膨胀石墨(EG),再经碳热还原将零价铁(ZVI)负载于EG上,构建ZVI/EG复合材料,用于高效降解水中TC。首先,对石墨进行酸洗和高温煅烧预处理,去除金属杂质和粘结剂。随后,以硫酸为插层剂,在最优条件(质量比1:1.5、电压5.3 V、电解液浓度9.0 M、时间6.6 h)下进行电化学插层制备EG(图1其膨胀体积达16.17 mL/g,比表面积为12.32 m²/g,电镜下呈蠕虫状多孔结构(图2)。进一步通过FeCl₃EG混合并在氩气下高温还原,成功合成ZVI/EG复合材料。

 

1 废旧锂电池负极石墨电化学法制备膨胀石墨的路线示意图

2 不同结构石墨的SEM(a) 石墨(CG)(b)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c) 膨胀石墨(EG)(d) EGEDS能谱;不同结构石墨的TEM(e) CG(f) GICs(g) EG(h) CGGICsEGXRD谱图;(i) CG9 M H₂SO₄中的LSV曲线(0.5–10 V,扫描速率:0.01 V/s

降解前的ZVI/EG催化剂XPS谱图分析表明3a),C 1s谱在284.8 eV处的主峰(58.21 at.%)归属于石墨碳(C-C/C=C),表明EG载体保留了完整的sp²杂化结构。286.5 eVC-O30.41%)和288.8 eVC=O9.96%表明EG表面存在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这些官能团可能由于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部分氧化。Fe 2p3/2谱峰在706.5 eV归属为ZVIFe0),表明碳热还原法产生零价铁并负载于EG710.0 eVFe2+)和713.5 eVFe3+特征峰的存在表明催化剂中存在自然氧化层,卫星峰(Sat.)的存在验证了710.0 eVFe2+)和713.5 eVFe3+)的氧化态(3b)。ZVI/EG催化剂降解TCXPS谱图分析发现,C-C/C=C峰减少,C-O含量增加表明催化剂发生氧化反应,Fe3+介导的类芬顿反应导致EGC=C氧化为羟基(-OH)、环氧基(C-O-C),侵蚀石墨基面,形成空位或边缘缺陷(3c)。Fe0峰消失Fe2+Fe3+峰增强,表明ZVI/EG在降解TC过程中零价铁直接参与电子转移,被氧化为高价态铁,其氧化产物(Fe2+/Fe3+)可能进一步催化类芬顿反应,生成活性氧物种(如˙OH进而促使TC发生分解

3a)(bZVI/EG-1降解TC前的XPS图;(cdZVI/EG-1降解TC前的XPS

系统考察了ZVI/EGTC的降解性能并得出在25°CpH=3条件下,50 mg/L催化剂浓度可在60分钟内TC50 mg/L)降解率达到98.01%,且重复使用7次后仍保持60%以上催化降解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² > 0.97),表明其以化学吸附为主4进一步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PR分析,揭示其降解机制为ZVI释放Fe²⁺诱发类芬顿反应,产生·OHO₂·⁻等活性物种,催化降解TCEG作为载体不仅防止ZVI团聚钝化,还通过π-π作用和孔隙结构富集TC分子,增强降解效率。

4 (a) ZVI/EG对TC的吸附动力学曲线;(b)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c)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d) 颗粒内扩散模型(Weber-Morris模型)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废旧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石墨的绿色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实验制备的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可实现对盐酸四环素的高效降解,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与稳定性。该技术路线兼具环境友好性与经济可行性,深度契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为新能源领域固废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支撑,对推动“双碳” 目标下资源循环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508917X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