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创建于2003年,历经环境工程直属系、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设有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应用化学和应急技术与管理等本科专业和资源与环境硕士点,是学校最早(2012年)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以电子废弃物等城市矿产、废旧动力电池和光伏组件等新能源固废为主要处理处置对象,在源头绿色设计、过程污染减控、末端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知名的人才培养源和技术创新源,为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培养了大批具有“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特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师64人,校外兼职导师180余人。56位在编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为52人,正高和副高职称教师分别为11人和2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专任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劳动模范、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曙光学者、东方学者、东方英才、浦江人才等人才称号。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生分别为755人和451人。
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紧密对接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理念,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环境工程专业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牵头制定了以城市矿产(电子废弃物)及相关废弃物为主要处理处置对象的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国人才培养方案建议稿,由国家相关教指委向各高校推广应用;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获得工程教育认证受理,正在接受现场考察。该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已经成为国家教指委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副组长单位;应用化学专业为校课程思政领航专业,致力于为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知识、拥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科建设有内涵有深度。学院拥有上海电子废弃物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环保新工艺装备应急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多个高质量的学科和科研平台,建有4000多平方米、仪器装备价值达6800余万元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其中上海电子废弃物协同创新中心检测实验室获得CMA资质认证。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高原学科。在电子废弃物、新能源固废资源化及污染防治、环境应急等研究领域的年均科研经费达2000万以上,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年均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年均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多年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淀为学院提升办学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学院正全力以赴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智能环境应用工程、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等方向进行资源与环境博士点培育和建设,一个本硕博贯通的高水平学院正在快速成为现实。
学院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市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及园区街镇、中国环科院、上海环科院、上海化工院、上海质检院、上海食药检院、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浦东新区环保协会以及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以项目和人才培养为牵引的实践基地共建合作关系,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学院进行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全面融合提供了广阔舞台。